39岁的法国总统和他63岁的妻子,缘何能恩爱二十余载?
文 / 非非马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号“金融八卦女”,
此处发表版本略有不同。
法国选出了她史上最年轻的总统。
比之于39岁新总统埃曼努尔·马克龙(Emmanuel Macron)传奇性赢得竞选,他和63岁妻子的“传奇”婚姻,似乎更“引人注目”。
看到了各种角度的猜想与评论——其中不乏阴谋论,很多文章援引的信息错漏百出,以讹传讹。比如,马克龙有心计地追求豪门妻子,妻子的家族又如何助他在事业上一路登顶……
很多人不愿接受这样一段不走寻常路的爱情是真爱。
在看了大量外媒资料之后,我希望提供更多的信息供读者做自己的思考判断;也想说说,我对他们这段关系的理解——这对始于忘年师生恋的伴侣,能成就一段超越时间与琐碎消磨的优质亲密关系,是必然的。
从某种程度上说,他们的故事并不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,即便是在以浪漫著称的法国,起初也被看作为“pure scandal”(纯丑闻)。但细析他们的相知相遇,却又有不少可供寻常情侣、夫妻借鉴处。
优质亲密关系第1条
深刻的互相欣赏与懂得
这位传说中的妻,名Brigitte Trogneux,与法国著名女明星碧姬·芭铎同名。相较于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个译名“布里吉特”(Brigitte),我更想称她为“碧姬”。
在法国北部亚眠一所私校任教的碧姬,最初知晓马克龙,来自于二女儿对其才华的惊叹。她某日回家犹如发现新大陆般告诉母亲,班里有位男生,才华惊人,“He knows everything about everything (他知道关于一切的一切)”。(作者注:这句援引自英语媒体的报道。)
15岁少女的惊叹,当然带有夸张的成分。但后来,碧姬在自己主管的戏剧社的试戏中,亲眼见到了这位“天才少年”,瞬即惊为天人,“他像来自外星球一般,思想深不可测,又有着伟大的人性美德。”
这个少年当时去试戏、最后也的确参与演出的作品是什么呢?米兰·昆德拉的戏剧代表作《雅克和他的主人》——改编法国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狄德罗的名著《宿命论者雅克》。这里不得不佩服法国中学的人文教育。昆德拉作品在中国是本科人文教育里才会涉及的书目。昆德拉卓越的哲学思辨力,对人性、社情、制度的深刻观察与犀利呈现,使得其作品带着很强的哲学气质。
从二人首次合作的这部处女作来看,我们可以判断出,碧姬与马克龙身上都有很强烈的“精英知识分子”属性。
少年时的马克龙,是名文艺发烧友,酷爱文学、戏剧,曾经的梦想是做个小说家,他写的诗和文经常被碧姬当作优秀范文在课上朗读,他弹钢琴在学校的比赛中还获得过三等奖。
因此,与其说是碧姬年届四十而不惑的学识、才华、智慧、丰韵折服了少年马克龙,让他不顾世俗眼光与强力阻碍要赢得女教师的芳心,不若说,这对年龄相差了24岁(准确地说,是24岁8个月)的师生是被彼此的才华与品性所折服,有着对彼此深刻的欣赏。
人生于世,谁不希望被高度地认可以及赞赏呢,纵然是自己并不真那么耀眼,甚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,可想到在某一个人眼中,你就是金光闪耀的存在,你总是能被高度关注、认可、鼓励,你也会不自觉地将此人引为知己知音,甚至,引为伯乐吧?
正如碧姬后来接受采访时所言,“我了解年轻人,他们需要很多的关注。”日剧《昼颜》里,男教师北野之所以会爱上沙河,后者对他的仰望、欣赏,正是爱情发生的原动力之一。当然,他们之间的欣赏基本算单向的。
彼此间深刻的欣赏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三观与格局的一致,知识结构的匹配,思想能力的不分伯仲,精神趣味的投契。这样的彼此欣赏,最容易产生出大多数中国夫妻间普遍缺乏的重要链接——敬意。因为欣赏懂得,所以心存敬意,也更易抵达深厚的信任与默契。
在马克龙于前任总统霍朗德政府班底中位居部长期间,他多次让碧姬参加他的会议——她是他最信任的顾问。这种信任,不仅由亲密关系与高度一致的利益所带来,更是对碧姬参政能力的认可与信任。
彼此欣赏、懂得,是任何优质亲密关系的前提。常言知音难寻,人生得一知己足矣。放在朋友间,是友情;在爱侣间,便是亲密爱人。
优质亲密关系第2条
同步成长、互相支持的灵魂伴侣
17岁的少年与41岁的少妇相爱,最怕的是什么?一个处于迅速上升期,成长期,而另一个却处于衰退期,两人渐行渐远。这里,最大的阻碍,甚至主要不在于身体机能的差距,更在于智性成长、职场阅历发展的失衡。
可这一对,却奇迹般地经受住了考验。
马克龙上了大学之后,仍几乎与碧姬日日通话,并且一讲就是几个钟头。这意味着什么呢?意味着中学教师碧姬的知识结构、思维能力,一直能跟得上马克龙的成长,甚至始终能给他引导。并不是每一个你崇拜的中学老师,还能让你一直崇拜到大学、甚至大学毕业的。
我想,碧姬与马克龙之间,是一种教学相长的模式。作为学生的马克龙是作为老师的碧姬创造的最好作品,他本身就是她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部分,她也在教他的过程中成长与丰满了自己。
就像他在参选时说的,“没有她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”
最高境界的合伙人是哪一种?生命合伙人。彼此参与、而不仅仅是见证了彼此的成长。
在这对伴侣的同步成长中,我更想提出的一点是,这种同步成长,不仅仅基于彼此具备同步成长的资质与天分,也是“人为干预”的结果。
同步成长意味着深度的交流和参与,而交流与参与,就是給彼此以深度介入对方生命的机会和空间。马克龙了不起的地方在于,他始终是那个热情的、积极的干预者,他花在碧姬身上的那些时间与电话费,是二人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笔投资。而在这个男性中心的社会里,太少男性会像马克龙这样,认为伴侣具备和自己平等对话的能力。
但就算学科与知识背景,工作性质的差异的确会制造理解障碍,可终究,大道相通,三观与方法论,其实是通的。
比如,碧姬可能未必很具体地懂政治经济,但是,她能支持马克龙控诉法国对阿尔及利亚曾经的殖民行为,称其为“反人性的罪行”——尽管这一度降低了马克龙的支持率,但他们一致的三观,让他们能站在更高的维度上,去看待政治、全球化与经济的问题。
所以,我们也就不会惊讶于马克龙的亲欧态度,对移民尤其是难民持开放的政策。这些政策背后,是一脉相承的三观。他与碧姬的心胸与格局,要比左派和右派,都更大。
是的,我要说,他与碧姬。
根据马克龙身边人说,碧姬是他最信任的顾问,他高度重视她的意见。
见过哪位总统、或者哪位居高位者,会像马克龙这样,高调宣言吗?
“如果我被选举,不,如果我们被选举,她一定会站在我的旁边,而不是身后,她一定会有一个位置。”
这不仅仅是爱的告白,也是一种“男女平权”的宣言。
而她呢,2015年放弃自己的教职,全力辅佐马克龙。她是他最贴身的秘书和顾问,看与他有关的一切新闻,然后选出重点和他沟通,她至今亲自指点马克龙的演讲技巧……她将自己与马克龙捆绑为一体,将马克龙的政治实践视为自己价值实现的一部分,而这也是对马克龙的高度信任。
我们在马克龙的政见里,可以听到未曾喊出的她的声音。
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事业与志向。
马克龙2015年宣布退出社会党,2016年4月,他在两人的出生地亚眠成立前进党,低调的集会上,她坐在前排做笔记。
她和他,都属于政客属性极弱、知识精英属性更强的人。马克龙在这次大选前,就从没有过选举经验。
看看前进党当时做的民调问题:你觉得法国现在什么地方好,什么地方不好?这个问题是能很见动机与高下的。
政客的动机是获选,是首先保障所属党派和阶层的利益最大化,而为了赢得选举,他们更关心选民的诉求,提出符合最广大选民诉求的竞选主张,为此,他们通常的民调核心问题会是:你的诉求是什么?换句话说,你或者你所代表的阶层,想要什么利益?
而马克龙领导的前进党,设问的主体却是“法国”,这是一种不同的心理暗示与问题引导方向,每个选民,你首先要站得高于一己利益之上,去在更广阔的格局里看法国的问题。
这是马克龙和碧姬这种知识分子认知世界、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与自觉。这与政客、或者川普那样的商人从政,是截然不同的路数。
碧姬说马克龙:他本质上是个哲学家,只是恰巧做了投行家与政客。他们果然是对彼此懂得,惺惺相惜,并能互相支持的灵魂伴侣。
由霍朗德一手提拔的马克龙,在退出社会党时,外界都认为他简直自毁前程,因为他本已是执政大党社会党里的重点培养对象,是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。放弃这样的光明前程不要,自组一个前进党,何时才能挤进法国政坛的权力中心?
可理想主义者的境界、勇气与执行力,从来都不是现实主义者可以想象的。既然不再认同社会党的政见,为了一个政治前程而留在那里,这是政治投机主义者的做法。马克龙和碧姬的选择,再度体现出知识分子的自省与诚实——坚守信仰和内心。
这样的故事,永远不可能发生在克林顿夫妇与川普夫妇身上。这样的同步成长、心有灵犀、互相支持,是对彼此的成全。
优质亲密关系第3条
一致的情爱婚姻观
在看到那么多文章试图挖掘为何马克龙会爱上并迎娶碧姬,碧姬到底何方神圣,有何高明“驭夫术”后,不免一声叹息。
固然,这个社会里,普遍的婚恋观,仍是郎财女貌的配对,是身价、家世、学历、相貌、年龄等各种条件的“门当户对”,但也到底有别样的婚恋观。
十年前,一个有三个子女、七个孙子女的53岁的女人,与29岁未婚男子的联姻,并不必然非得分析出常规解释下的合理性:比如,她其实家世惊人、非常时尚会打扮、充满自信与魅力。这也太小看这段感情与关系了。
其实,所谓女方的“豪华”家世,纯属未经核查与分析的“妄言”——一个传了五代的巧克力、马卡龙甜品连锁企业Jean Trogneux,一个传了五代的巧克力、马卡龙甜品连锁企业,一年四百万欧元左右的营业额(还不是净利润),总股本19万欧元,企业官方Facebook主页上一万四千多个赞,平均一篇帖子三四千的点赞,这能算多惊人的“托拉斯产业”呢,还“垄断了整个法国的甜品业”?
真相是,这个家族企业由碧姬的侄子Jean-Alexandre在打理,碧姬本人一直在做中学教师,典型的城市中产,算不得什么豪门大族。
而马克龙在竞选中也一再声称自己是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的代表,而不是金融家或大资本家的代表。如果他果真虚伪如阴谋论者所言,他的竞选对手首先就得扒个底朝天,如何轮到阴谋论者们在这里扮演福尔摩斯?
因此,读到有文章说马克龙娶碧姬是看中了对方的家底,为自己的政治前途谋取活动资金,不禁哑然失笑。
至于说一些媒体盛赞的碧姬之相貌端庄、气质优雅、具时尚感,这见仁见智,但按我观点,碧姬在法国女子中,恐怕算不得出色。如果马克龙会很看重这点,我只想说,法国有的是比碧姬更年轻貌美、有气质、会打扮的女人。
作家廖一梅有一个金句——在我们的一生中,遇到爱,遇到性,都不稀罕,稀罕的是遇到了解。
在这桩婚姻里,我看到的不是那种基于现实功利效用的选择,而是一对灵魂伴侣对彼此的皈依。
马克龙在首轮选举获胜时说,没有她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请注意,他说的可不是,没有她,就没有今天站在这里的我。后者赞扬的是对方对自己在现世中的事业成就所作出的贡献,而前者,肯定的是对方对“我”这个主体所带来的影响。在马克龙心里,“我”是一个怎样的人,可能比“我”是法国新总统来得更先一步。
选择怎样一个人做自己的生命合伙人,马克龙与后来的碧姬显然都有点超现实主义。
传统的婚恋观,有它存在的理由和合理性。即便是碧姬,她的第一段婚姻选择,也是在20岁那年嫁给了当地的一个银行家,并早早生育了三个孩子。她的观念颠覆,是在遇到马克龙之后。可见,人是可塑造的。
当然,你得有推翻和打碎自己、重塑生活的勇气与执行力。尤其,这阻力还非常大,马克龙的父母为了终止这段师生恋,将马克龙送去巴黎就学。碧姬的父母也十分反对这段婚姻。
没有内心的笃定并付诸实施,也就没有如今这段佳话。
没有付诸于行动的“知”,也并不是真正的“知”。
当然,我们不必拿一个标准去解读天下所有的婚姻。对的人,在一起,就是好的选择。克林顿就很适合希拉里,马克龙配碧姬,也正合适。
但各自打着算盘和小九九的关系,却不能算真正优质的亲密关系。
优质亲密关系第4条
较高的亲密能力
亲密关系所能抵达的亲密程度,与男女双方的亲密能力有关。马克龙与碧姬之间的优质亲密关系,显然来自于双方都有较高的亲密能力。
比如——
沟通能力:亲密关系需要坦诚开放、有一定频度的深入沟通。前面说过,马克龙在上大学时,就与碧姬一直煲电话粥。随着两人事业的捆绑,沟通更成为日常必修。
没有深度沟通的情侣,不可能有深度的彼此理解,也不可能走向彼此灵魂深处。爱人间的对话,如果只局限于今天午餐吃什么,孩子上学今天谁去送,今天你回来顺便带点鸡蛋,这样的关系是肤浅而脆弱的。
信任能力:能够信任他人是种能力,本质上,对他人的信任,就是一种冒险。如果经过思量、决定进入一场冒险,就得有能把自己交得出去的贯彻执行力。
碧姬信任马克龙对自己的爱,信任这个反传统的爱扛得过时间,击得退世俗的异样眼光,这就是一场心甘情愿的冒险;而且,一旦决定了,便不再畏首畏尾,也愿赌服输。亲密关系的亲密度,与彼此的信任度密切相关。
肢体亲密能力:为什么马克龙碧姬看着十分恩爱,因为他们不论人前人后,都有很多亲密肢体接触,比如牵手、拥抱、亲吻。当然,公开拥抱与亲吻与社会文化有关。
一对彼此经常有“小动作”的爱人,在其它同等条件下,更容易获得良好的亲密关系。在使用语言表达爱意上,男女也许有较大差异,但肢体亲密却可以超越语言。很难想象一个男人或者女人,连彼此拥抱都不愿意,却声称很爱对方。
肢体亲密,当然也包括性爱。
碧姬接受采访时曾被问:为何马克龙如此长于政治?碧姬答:他擅长所有的事情,迄今为止,我还没发现他哪方面不擅长。于是媒体将这个回答引申出另一层含义:马克龙在性爱方面,也能力卓著。
无疑,男女之间最本质、最无间的亲密关系就是性爱。在碧姬与马克龙的亲密关系里,一个很有示范意义的地方在哪里呢?60+的女人,一样可以享受优质的性爱。美好的性爱也不必然发生在年轻的肉体之间。
不必回避老年性爱,这是正当需求,也可以很美好。谁说绝经期后女人就不再有性欲?或者老年人就“不配”再有性爱?都是荒谬之词。
事实上,皮肤还是人体最大的性器官呢。情绪与情感的催化,对性欲的唤起更有效。
所以,看看碧姬绽放的生命里,愿我们即便是到80+,也仍有与爱人肢体亲密接触的意识与能力,有生命的原始冲动与渴望,有对生活的激情。
这些,是我更愿意从马克龙与碧姬的“八卦”里,习得的正能量。
写在后面:
昨天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询问,为何此文刚发出来就删掉了,这里跟大家做个解释。
其实是因为微信系统抽风,“原创”标没能打成功——不知为何,只要我在微信系统排版,经常会出现自动跳闸、保存不上等各种问题……也是醉了。
为了保护文章的版权,只能赶紧删除,待次日再发。却不想被“金融八卦女”的八妹告知,只要发过一次,即使删除重发,也不能再标“原创”了。我们读者里不少自己写字儿的号主,也把这个经验分享給大家。
再然后,这篇文章干脆就在“金融八卦女”首发了:)文章也在他们的建议下做了少许修改。
此外,昨天还有读者留言说最近似乎更新得少了,问我是不是很忙。是忙,但也是时间统筹没做好,甚至是懈怠了,而我写一篇文章又太慢。比如为写此文,各种外媒报道我就看了两天,希望尽可能获取更多的准确信息。再然后,8号就飞国内了。
接下来,会再努力点,更新再勤点。
十分感谢大家关心和督促!感恩有你们在,比心……
PS.我们开通读者群了,有兴趣入群的朋友,请加非非马的小号feifeima777。
您的每一次点赞、转发
都是我们前行的巨大动力!
作者非非马
而立之年赴英读硕,学习电影研究,曾为著名文化国企伦敦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。
现自己创业从事中英文化交流,并任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。
新浪微博:非非马UK
谢谢阅读!
说戏梦人生 关注女性成长
女性 | 影视 | 时尚 | 文艺 | 旅行
欢迎订阅非非马
原创文章,版权所有。
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。
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为原作者所有。